斑海豹,也稱大齒斑海豹或大齒海豹,是一種生活在溫帶和寒溫帶沿海及海岸的海洋性哺乳類動物。它們不僅擁有獨特的生理特征,還在我國的一些海域有生活分布和重要的生態地位。
斑海豹的體型肥壯,呈紡錘形,頭圓且眼大,吻短而寬。四肢蹼上被毛,前肢內趾長而外趾短,后肢第一、第五趾長于其余三趾。它們的尾巴短小,夾在后肢之間,形成扇形。成體的毛色一般為灰黃色或深灰色,腹部乳黃色,背部多深色斑點,而初生幼體則身披乳白色長絨毛。這些特征使斑海豹在水中游泳時顯得特別靈活,同時也有助于它們在陸地上匍匐爬行,盡管動作笨拙。
斑海豹是食肉性動物,食物主要包括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海洋性動物。它們在水中游泳主要依靠后肢和身體的后部左右擺動,能以每小時27公里的速度游動,并且潛水本領高強,可以潛至100~300米左右的深水處。此外,斑海豹的眼睛和聽力在水中都非常靈敏,能夠準確捕捉獵物和定位聲源。
在我國,斑海豹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黃海北部,偶爾也見于東海和南海。它們是唯一一種能在我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動物,主要繁殖區集中在遼東半島渤海一側及山東半島北側。每年冬季,斑海豹會從西北太平洋的寒冷水域洄游到遼東灣和煙臺長島海域進行繁殖。在繁殖季節,它們會在浮冰上產仔,孕期約10個月,多為1仔。幼仔初生時體重約為5~6公斤,全身披著白色的胎毛,這種胎毛在冰雪環境中是一種保護色,使它們不易被天敵發現。
由于斑海豹的珍稀性和重要性,我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自1988年起,斑海豹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在渤海海域建立了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斑海豹被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顯示了對斑海豹保護力度的進一步加強。然而,海洋工程產生的水下噪聲等人為因素仍然對斑海豹的生存構成威脅,因此,需要繼續加強保護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