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馴化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1萬年前的新月沃地??脊艑W家在塞浦路斯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一只完整的野貓遺骸,這只8個月大的非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被認為是現代家貓的祖先。當時的人可能因為貓咪擅長捕捉老鼠而將其飼養在家中。然而,與狗不同,貓并沒有為適應人類生活而發生顯著的演化變化,它們與人類的關系更像是室友而非主仆。
在古代,人們經常將獵物的頭骨帶入墓穴以彰顯自己的勇氣和能力。然而,這只小貓的埋葬方式卻與眾不同,它保留了完整的骨骼,沒有被屠宰的痕跡,并且面向主人被仔細地平行擺放。這表明,這只貓可能被當作了寵物。《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也支持了這一觀點。
著名遺傳學家Leslie A. Lyons通過收集歐洲、亞洲、非洲貓的DNA并進行大量的遺傳標記對比分析,發現非洲野貓是在新月沃地完成了馴化。新月沃地位于兩河流域,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這里,人類實現了第一次農業革命,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開始大量耕種田地,富余的糧食被儲存在糧倉里。這吸引了大量的老鼠前來覓食,導致鼠患成災。而經常路過的非洲野貓非常擅長捕捉老鼠,因此經常光臨人類聚落,并被一些人“包養”在家中作為除鼠工具。
人類為貓咪提供食物和遮風擋雨的庇護所,而貓咪則為人類捕鼠除害。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非傳統的馴化模式,而是貓咪主動選擇了與人類共生。這種共生關系使得貓咪能夠在人類社會中繁衍生息,并逐漸成為了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狗相比,貓并沒有為了適應人類生活而發生顯著的演化變化。狗在漫長的馴化史中為了貼合人類生活做出了很多演化,比如更豐富的面部表情、更能消化淀粉的能力等。而貓則保持了其獨立性和自由性,沒有成為人類的附庸。因此,人類與貓上萬年的相處發展出的關系更像室友而非主仆。